• 蒙古包——蒙古族毡包民居文化

  • 【关闭】 】发布日期:【 2016-07-14 】 浏览次数:【 3682 次】
  •  

      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蒙古毡包,过去一般用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包内非常的宽敞和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也就是蒙古包周围的围栏支撑),是用两到三层羊毛毡围裹制作而成,之后用剪下来的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用"乌耐"作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面还盖着四个方块的羊毛毡 "乌日何",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特别适合轮牧走场居住。

     

      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审美观以及高超的生活技能。蒙古包有着极其不可替代的观赏和纪念价值,同时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

     

      以蒙古包这一学名闻名于世的一种民族建筑形式,是亚洲游牧民族的一大创举。这一居屋的早期形式可能曾被更早的亚细亚游牧民族所使用,后来很多的游牧民族或长或短地使用过它或类似于它的住屋。用常见的木杆儿为主要支撑材料的人类早期的民居建筑形式,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大流派:一种是中国鄂伦春人的传统住宅建筑歇仁柱式(在鄂伦春语里歇仁柱为"木杆屋"之意),即尖顶、用兽皮或树皮、草叶子做苫盖。西伯利亚埃文基(鄂温克)人的拄屋、美洲印第安人的梯比以及北欧萨米人的高阿邸或拉屋等均属这一类型。另一种是蒙古包式的,即穹顶圆壁,主要是用毛毡做毡包的覆盖物。

     

      普通的蒙古包,高大概在十尺到十五尺之间。包的周围是用柳条交叉编成的五尺高、七尺长的菱形网眼的内壁,蒙古语把它叫作"哈那"。蒙古包的大小,主要根据主人的经济情况以及地位而定。普通小包只有四扇"哈那",适于游牧,通称四合包。大包可达十二扇"哈那"。